侯懿笑:不忘美育初心发扬文化自信 将美学充盈全龄教育体系


发布时间:2021-04-13      来源:互联网

2020年10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并通知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曾经的美育“软任务”成为了现今有章可考的“硬指标,”美育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新时代教育为什么要重视美育工作?怎样抓好美育工作?我们邀请到了福人美学的侯懿笑院长,与我们共同探究这些问题。

福人美学侯懿笑

侯懿笑院长提到,回顾中华文明发展史,四处可见美学育人的身影。可以说,国人温良内敛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这些美育工作长期无声的浸润。

细数中华教育史,美育工作从未缺席

侯院长说,西周时期逐渐形成的礼乐制度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美育实践,周王朝所推崇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礼”和“乐”,也是早期美育培养的典型。中国的教育历史与美育历史几乎是同时发端,美育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重视美育培养,教育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开始;到跟随着王朝更迭,不断有新的美学思想加入进来,汇聚成中国美育文化的主流,美育文化一直都烙印在中国人的骨血之中。

进入近代后,美育工作逐渐系统化,学科化。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明确提出了“美育”一词,并亲自在北大开设、讲授美育课程。1999年国务院更是明确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字教育方针,将美育写进新世纪的人培养目标。

侯懿笑谈到,今时不同以往,时代背景、人才诉求、教育重点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这次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也是在更高站位上与时俱进,对原有美育工作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改良,以促进当前的美育工作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以传统文化助力,坚定文化自信

美育的目的在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完满的人生。纯粹的美育能陶养人们的感情,使人有高尚纯洁的习惯,使人超越人我之见,渐灭自私自利之心。

只有扎根厚实的土壤,才可能结出饱满健硕的果实。美育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经典艺术作品的浸润,侯懿笑说到,抓好美育工作,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拥有数不尽的璀璨的文化结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民间技艺……这些正是进行美育工作最肥沃的土壤。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通过增强对于这些优秀传统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既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升美育能力,也能够以这种方式创造性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在外部环境充满风险与挑战的当前,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美学更应充盈全龄教育

侯懿笑谈到,美育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宏观的、润物无声的过程。抓好美育工作也不能靠短时间的突击速成,应该让美育工作充盈全龄教育体系,循序渐进的发展和培育美育能力,做到让美育素养辅助提升德育、体育、智育能力。

除了像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这样的软件设施要跟上之外,还要有越来越多的能够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硬件设施,加强美育工作的资源供给。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最符合他们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软硬件资源,有针对性开展美育工作。

侯懿笑最后说到,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意义深远。这是时代落在每个人肩头的重任。关注国家美育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因为它是学校教育里一项重要课题,更是因为它关系着全民族全社会人的成才和发展。将美育写进我们的时代精神,培养出新时代需要全面型人才,是我们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