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熟人便宜,是最愚蠢的行为


发布时间:2018-03-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蔡垒磊

来源:请辩(ID:luojiyingshang)

编辑:Juvae

前几天我收到一名读者提问,大概意思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某些坏习惯,其中一个是“经常对熟人发脾气,而对陌生人太客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环顾四周,你我周围的朋友似乎皆是如此,而他们给出的狡辩理由也出奇的一致:因为熟才会当自己人,当自己人才会卸下面具,跟你客气就是把你当外人。

男女朋友也是如此,对方乍一听,似乎也有道理,于是不包容倒反而是自己的问题了。

其实这话毛病非常大。如果一个男生主动接受当一个女生的情绪垃圾桶,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之间的地位极其不衬,男生是“被迫”接受的,但又不想承认这一点,于是上述明显不合理的理由被他自我洗脑成了合理。

要论证它特别简单,当某个熟人对你发泄的时候,你对他发一通火就行了,他要搬出上述理论,你正好拿这套理论用在他身上:正因为我跟你熟,所以我的不满才直接表现了出来,在你面前我都不戴面具的。

此时对方可能会直接黑脸走人,于是你来找我算账:怎么办,你赔我男(女)朋友!

可这个后果明明是因为你在交往中“有求于人”,而不是上述的逻辑有问题,你既然知道自己要低头装孙子,那还装什么大爷,讲什么逻辑,拿利弊衡量就好了。

我们习惯占熟人的便宜,是因为熟人对我们的防备心最少,被揭穿以后的后果最小,危险系数最低。

因为跟熟人发火下限是没事发生,上限是绝交;而跟陌生人发火下限是不相往来,上限是有人身危险。

对于父母的唠叨,孩子很厌烦,此时父母常会蹦出一句:你要不是我儿子/女儿,我会这样来唠叨你?

这个逻辑应该是这样的,别人家的不是你会不会,是别人根本不会把你当回事儿,可能还会打你,于是你的唠叨就比对着空气说话更惨,所以从做事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个博弈的主动权一开始就不在你手里。

熟人,代表着安全,所以才会有“杀熟”这样的词汇产生,杀熟,就是在对方“懒于防备”或“羞于防备”的时候,趁机占便宜,因为生人戒备心理较高,且戒备的理由非常正当。

小时候就听父母说杀熟这个事儿,说去菜市场买螃蟹,熟人摊让摊主选出来的反而更瘦,生摊子自己挑的还好一些,回头去找熟摊,摊主就嬉皮笑脸地解释几句,说上一批蟹都不是很好,赔几句小心,或者什么地方给你打个折,其实优惠的还没被坑的地方多。

父母常常把这样的人称作“精明”。

不过我观察这事儿干得好的,基本都过得不怎么好,所以也不能叫精明,因为但凡让别人产生“精明”的印象的,大抵都不是真精明。《厚黑学》里有一句,叫大黑若白,真正腹黑到最高级别的,历史上都是以圣人而非恶人形象流传于世,所以这种“精明”的段位比较低,直接掉到了“不精明”的队伍里。

不占熟人便宜,并不是什么道德高尚之举,而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着想。

我们很多人在让熟人帮忙的时候,都不会给钱,能给红包算是不错了,但肯定是羞于提钱,一个是由于钱赚得不容易,能省则省;另一个是由于提钱好像就俗了,我们不讲钱的,我们讲心。

可问题是,你要讲心,只有一种情况下才能理直气壮,就是你帮到别人的地方更多,这样“讲心”就在事实上成了让别人占便宜之举,这才是正确的。

如果总是别人帮你的地方更多,那就别讲心了,直接开市场价就好,因为人家帮你,多少都是自己吃亏的,要么贴了脸出去,要么贴了钱出去,哪怕是在你看来的举手之劳,也应该按这件事对你的价值来算,而不是这件事对别人的难易程度来算。

这个算法是投资界的基本常识,稍微懂的都可以直接迁移。

熟人不是拿来占便宜的,熟人是一种资源,当你和他给的钱差不多的时候,熟人会选择帮你,这就是熟人在利益上的全部价值。

如果熟人竟然自愿不收,或者少收,那是他的事情,但不能是你的态度,且你并不清楚他是假意推脱还是真的推脱,在没有特别明确之前,都要当成假意来看待。

在重复购买频繁的领域,好的销售都知道,维护好了熟客资源,就保底了80%的销量,销售如此,做人也一样,由生变熟不容易,由熟变生很简单。

本文由请辩(ID:luojiyingshang)原创发布,授权互联网早读课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