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汽车观察|拿到新造车企业首张号牌,何小鹏却说:消费者绝不应该是我们的首批用户


发布时间:2018-03-25      来源:互联网

新造车企业们进入了真刀真枪比拼的阶段。

3月20日,36氪获悉,小鹏汽车1.0量产车型顺利通过广州市交警支队车管所芳村分所的审查,正式取得新能源车牌。

这也让小鹏汽车成为了首家获得新能源牌照的新造车企业。在此之前,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均使用的是临时纸质牌照。

临时牌照有效期只有15天,且比正式牌照减少了很多审批的环节。拿到“铁牌”,意味着车辆拥有了身份证,可以正常行驶上路。

对于在4S店购买传统燃油车的消费者而言,这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对于没有4S店体系、销售第一款产品的新造车企业们,在上牌这一环节上,还有许多与相关部门流程上的细节问题需要理顺。“上牌的体系对于新品牌而言,有很多环节要一步步申请。我们先跑通这一流程,为消费者节省时间省去麻烦。”小鹏汽车方面表示。

从消费者端,是让车辆可以正常使用;而从产业竞争上,看上去只是简单的新车上牌,但背后还有更多含义。

首先,对于小鹏汽车而言,它意味着:产业链关键节点的打通。

2017年5月,小鹏汽车1.0量产车型于获得国家工信部颁发的首张造车新势力产品公告;2017年10月12日率先实现小批量下线,成为了最先拿出产品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如今,小鹏汽车也成为了贯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交付和上牌全流程的新造车势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次交付距离大规模面向市场的交付仍然略有不同。

小鹏汽车汽车技术中心韩国籍的性能集成总师李学坤是首个绿牌小鹏汽车车主,而36氪获悉,首批1.0量产车主要分批交付给“小鹏汽车内部员工和友好客户——基本为投资人”,不面向消费者市场销售。

“消费者绝不应该是我们的首批用户。”对此,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态度非常坦率,“在交付消费者上市车型之前,我们自己要首先完成对产品的充分使用和体验。”

截至目前,小鹏汽车1.0量产车已经交付了近200位员工,累计测试里程近500万公里,完成了近万小时高寒、高温、高原测试。

这可以看做是真正大规模进入市场前的“缓冲期”。

目前,小鹏、威马、蔚来是三家最热门的造车新势力企业。三家都已经亮相或上市了量产车,且背后是BAT投资加持,均完成了数十亿至百亿元规模的融资。这些资本的助力,让他们顺利地从走出图纸与PPT,但这并不是关键。直接面对消费者,是变量更大的挑战。

也因此,无论是小鹏还是蔚来,都选择了更可控的对象——员工、朋友、投资人,进行第一批次的小批量交付,以将负面信息及时控制,并用最快的速度加以改善。再在磨合完备后,大批量进入市场。

相较于庞大的传统车企体系,这或许是“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所在。

但与此同时,我们依旧可以把这一事件看做一个节点:不仅仅是小鹏,对新造车企业们而言,竞争将逐渐由前端设计、生产、制造,延展到交付、使用、售后,进入到真刀真枪地比拼。

正如何小鹏所说:“车造好了只是0 - 1,只代表你能够在这个市场上竞争,不代表你能够赢。”

此外,跳出“新造车势力”这个圈子,放眼更广阔的市场,传统汽车厂商们才是更强劲的对手。之所以急于在小批量交付中调整步伐,更是因为:各家造车企业都想在市场窗口期结束之前进入市场,争取更多的时间。

2019年之后,大众、丰田、奥迪、奔驰等合资与豪华品牌的新能源产品均将在中国市场密集推出。比如大众,未来7年将在华投放40款全新新能源汽车,多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型还将于2020年底在华投产。

这些传统车企在制造、服务等体系都更成熟,也因此,“大象转身”后,新造车企业们面临的压力将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