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三毫米背后的坚守


发布时间:2019-02-19      来源:互联网

近日众多媒体播出了一则“为了三毫米”的新闻报道:前不久,高铁在经过京沪线黄河大桥时出现了轻微晃车。得到消息后,济南局工务人员第一时间,就对大桥上的整组钢轨进行一寸寸检测,排查原因。凌晨12点到4点是高铁停运检修期,当时气温达到了零下13度,极寒天气让大伙的作业变得异常艰难。55岁的工务部的高级工程师吕关仁牵头检修。一连几个晚上,他都盯在现场,对关键环节进行把控。为了更加确认自己问题查找的正确性,吕关仁更是又登上一趟高铁进行乘车体验。这些年,无数次的体验,数万公里的里程,他练就了在车轮和轨道摩擦声中,准确判断列车振幅轻微变化的能力。

经过讨论,吕关仁他们最终确定了方案。当天夜里,他和大伙抬着沉重的仪器,爬过146级台阶,再次来到了黄河桥上。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工作,3毫米的误差问题终于在凌晨4点得到了解决。正是有了吕关仁他们毫厘之间的守护,黄河大桥高铁的平稳运行才得到了有力保障。

先秦时期韩非在《韩非子·喻老》中写道:“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在铁路行业中亦是如此,铁路行业事关千万乘客的安全出行。而且“中国高铁”更是一张“中国名片”。在普通人眼里,为了三毫米的误差有些“大动干戈”,却不知道,问题的出现正是在一次次对细节的疏忽上,这三毫米的误差,不去处理,恐怕将在日后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对风险的及时把控能够有效的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风险,正是铁路员工对高铁安全行车的严谨作风和积极态度。正是如此,才使得中国高铁能够行过千万里,不仅将旅客安全送达目的地,更让高铁旅途成为一种舒适的出行方式。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随着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爆红,这段出行描述出行安全的小诗也迅速传播开来,也正是因为对安全第一的观念的认可,才使得小诗能够深入人心。铁路人冒着严寒,在夜深人静时将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积极有效地进行处理,正是对“安全第一”践行。

正是这样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让中国高铁收到众多旅客的青睐,收到国际的认可。铁路人造就了中国的一份骄傲。(闫晓芳)